【活動盛況】
2025年4月24日,由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的“2025中國奇石節·奇石韻隕石情國際博覽會”圓滿落幕。活動是在2021年4月26日為紀念女媧娘娘誕生開啟中國奇石節。本次展會匯聚全球頂尖奇石、隕石藏品300余方,吸引數萬名觀眾及業內人士到場參觀。開幕式上,《舞動中國》為中國奇石節舉辦了《金色春華》大型文藝演出,以震撼視聽效果拉開序幕,在本屆奇石節三百方中國精品奇石隕石中脫穎而出,李常流先生的作品《中華金蟾》榮獲2025中國奇石節金獎。另外一方作品《童子拜觀音》榮獲2025中國奇石節最佳展示獎。
【重磅獲獎藏品】
金獎作品《中華金蟾》——億年造化,鎮宅納福
在中華文化中,金蟾是長壽之物。據《太手御覽》“蟲豸部”記載,蟾蜍是壽命達三千歲的動物。“蛙”曾被敬奉為氏族圖騰,人類的祖先。“蛙”又與女媧的“媧”同音,女媧在神話中是造人之祖。有人認為女媧是把蛙加以人格化而構想出來的女神。古代詩文中,蟾蛛經常被作為月亮的美好象征,留下了多少優雅的詞句:金蟾、銀蟾、冰蟾、靈蟾。
石種:俏色瑪瑙產地:內蒙古尺寸:長19cm×寬9cm×高12.6cm
藏家:李先生
《中華金蟾》出世于紅山文化之內蒙古。它形象逼真,神態祥和,靜觀世界;它妙在天成不功,巧在俏色貼切;它身上的金色猶如黃金鑄就,白色肢體猶如銀鑲嵌;它以淺綠色突出蟾首實為罕見。特別是雙溝線神來之筆,將《中華金蟾》點疊成一尊神奇的雕像,美輪美奐,讓世人嘆為觀止,贊不絕口。在中國文化中,金蟾能鎮兇邪、助長生、主富貴、納百財,是權和財富的象征,是文人墨客,達官顯貴崇拜之吉祥圣物,是千古奇寶也。
文化價值:金蟾在中華文化中為“招財圣物”,《太平御覽》載其“壽三千歲”,與紅山文化、女媧神話一脈相承。此石集“金、銀、翠”三色于一體,蟾首淺綠尤為罕見,雙溝線天然勾勒出神韻,被專家譽為“當代奇石中的《清明上河圖》”。
收藏意義:作為內蒙古俏色瑪瑙的巔峰之作,其天然形態逼真度超99%,兼具藝術性與稀缺性,是風水鎮宅、傳世收藏的絕佳之選。
藏家寄語:“此石得于內蒙古戈壁深處,歷經十年尋覓。它的金色并非人為,而是地質運動形成的天然氧化層,每一處紋理都是時光的密碼。”——李常流
最佳展示獎《童子拜觀音》——天工造佛,慈悲具象
《童子拜觀音》為冰彩瑪瑙,是奇石中的寶石,寶石中的奇石。它艷潤純心,天國之美。觀音菩薩坐于道花上,端莊慈愛,俯視童子。童子參拜于蓮葉上,師徒相對,若隱若現,躬身禮拜,憨笑可掬,虔誠恭順,天真可敬。佛法無邊,慈愛為懷,愿眾生觀此佛,悟佛法、懷善念,行善舉;愿佛光普照,除眾生苦厄,賜無盡之安樂。
石種:冰彩瑪瑙產地:馬達加斯加尺寸:長10cm×寬10cm×高4cm
藏家:李先生
藝術突破:馬達加斯加冰彩瑪瑙因其通透如冰、彩潤似虹聞名,而此石竟天然形成“觀音坐蓮、童子躬身”的完整場景,光影下人物神態纖毫畢現,堪稱“礦物中的敦煌壁畫”。
科學價值:經地質學家鑒定,其紅色部分為稀有氧化鐵沁色,形成概率不足億分之一,全球僅存3例類似品相。
藏家感言:“收藏奇石不僅是藏‘形’,更是藏‘緣’。這方石頭讓我相信,世間確有‘天人合一’的造化。”——李常流
【現場直擊】
國際對話:展會期間,李先生向歐美、日韓、中東及非洲收藏家、愛好者詳解藏品。通過奇石文化,向國際友人宣傳中國廣博深厚的文化,也獲得了國際友人的喜愛和贊賞。參觀者贊嘆:“中國奇石將自然哲學與藝術完美融合,令人敬畏。”
相比較國外礦物展和藝術周的邀請,李先生表示:“《中華金蟾》、《童子拜觀音》藏品將優先考慮國內博物館借展,讓更多同胞領略祖先圖騰的魅力。”
權威認證:中國奇石節組委會負責人卞向和,為藏品《中華金蟾》、《童子拜觀音》頒發“SS級收藏證書”(最高評級)。
行業影響:欄目組已啟動專題拍攝,《中華金蟾》、《童子拜觀音》獲獎作品的藏家李先生,在2025中國奇石節現場接受采訪,并談到:“每一屆奇石節,都像是一場奇石界的盛會,把來自五湖四海的奇石愛好者、收藏家、研究者匯聚在一起,大家交流、分享、學習,共同感受奇石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就拿今年的奇石節來說,現場展示的奇石種類繁多,有戈壁石、隕石、靈璧石等等,每一塊石頭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故事,它們是大自然歷經億萬年雕琢而成的藝術品,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。”“最后,我想再次感謝中國奇石節,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。希望未來的奇石節能夠越辦越好,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奇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來。也希望每一位石友都能在奇石的世界里,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和感動。”
【延伸數據】
同類市場估值:
1)《小雞出殼》是一塊來自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拉特后旗瑪瑙湖的天然瑪瑙奇石。重量為92克,天然形成的形狀、色澤酷似一只小雞從蛋殼內向外張望伸頭欲出。2005年它以500萬被北京朝陽區政府收藏,如今估值1.3億元。
2)《歲月》發現于兩億年前的火山噴發地區,由三色瑪瑙形成面容,黑色瑪瑙形成五官,酷似一位西洋老婦人頭像,估值9960萬元。
3)《血膽魚》產自內蒙古阿拉善的戈壁瑪瑙奇石,因內部包裹紅色膽液,形似游動的小紅魚而得名。市場估值1.65億港幣。
收藏建議:李先生提醒新手藏家:“當前戈壁瑪瑙資源瀕臨枯竭,精品年均漲幅達30%,建議關注‘形、色、韻’兼備的早期藏品。”
來源轉載于搜狐網
舉報郵箱: [email protected] 投稿郵箱:Tougao@dzmg.cn
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
大眾商報(大眾商業報告)并非新聞媒體,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
Copyright ©2012-2023 dzmg.cn.All Rights Reserved
湘ICP備2023001087號-2